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学版 > 期刊论文 > 医药卫生总论 >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
编号:10290532
脑型肺吸虫病的临床和影像学改变——附12例分析
http://www.100md.com 37c医学网
     作者:杨晓苏 吕冰清 朱达斌

    单位:湖南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(长沙 410008)

    关键词:脑型肺吸虫病;临床;影像学

    中国现代医学杂志000246 分类号 R532.2

    脑型肺吸虫病是肺吸虫病较为常见的肺外病之一。以往此病的影像学报道较少,现将我科确诊为脑型肺吸虫病、并有CT或/和MR资料的12例报告如下。

    1 临床资料

    1.1 一般资料

    男8例,女4例。年龄9~46岁,平均年龄为23.25岁。其中学生6例,农民4例,工人2例。有食生蟹史11例,另1例来自肺吸虫病高发区。平均病程3.5年(0.1~20年)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1.2 临床表现

    头痛9例,伴呕吐7例,癫痫发作6例,偏瘫6例,偏麻4例,偏盲1例,失语3例,视乳头水肿4例,脑膜刺激征1例,意识障碍3例,精神症状3例,视力障碍2例,动眼神经麻痹1例,眼球震颤1例,球麻痹1例。此外,有发热史2例,有咳嗽、咯痰史2例,有皮下游走性结节史1例。以上表现可单独出现或并存。

    1.3 影像学检查

    头部CT 10例,头部MR 3例。病灶单发6例,多发6例,累及额叶(3例)、顶叶(5例)、枕叶(5例)、丘脑及基底节(3例),小脑、脑干(各1例)。CT主要见及脑炎样改变(10例),另有囊肿样改变(3例)、萎缩样改变(3例)。MR见单发或多发的长T1或短T2异常信号,为大小不等的斑片状或结节状,边界不清,信号欠均匀,低信号中可有点状高信号,结节可增强,有占位效应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2 结果

    疗效根据出院时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或好转定为痊愈或好转,本组患者单用别丁治疗5例,痊愈1例,好转3例,无变化1例。单用吡喹酮治疗4例,痊愈1例,好转3例。别丁与吡喹酮合用2例,痊愈1例,好转1例。1患者入院后3d自动出院,未行治疗。别丁剂量成人为1.0g,3次/d,隔日服药;儿童隔日50mg/kg,分3次服,10个治疗日为1疗程,共2~3疗程,其间间歇1月左右。吡喹酮总量为100~150mg/kg,2~3d疗法,1日量分2~3次服用,1~4个疗程不等。

    3 讨论

    本组12例以头痛、伴呕吐、癫痫发作、偏瘫等症状较为多见。但这些表现无特异性,可见于其他多种脑部疾患。国外报道脑型肺吸虫病早期活动时,半数病人最常见和特征的影像学发现是:一侧半球内有成团的环状增强病变,周围伴水肿。此外,尚有非特异性单个环状病变,或不规则的增强病变,或不增强的水肿样病变,以及局限性出血等[1]。而慢性期特征性改变是“肥皂泡样钙化”,周围可见低密度灶;可有局部脑萎缩和脑室扩大[1,2]。本组患者5例病程在3个月左右,3例见结节样病变,1例有环状增强,其余为不规则斑片状低密度病变,有或无不规则增强。而病程大于5个月的7例,亦主要为斑片状低密度病变,或结节状病变,有或无强化;3例可见囊肿样改变;3例可见钙化。这些改变与国外报道的有别,可能与急、慢性期划分标准不同有关,同时亦可能与是否经过抗肺吸虫病治疗有关。Udaka[2]报道的5例慢性患者中,2例经过治疗。本组病例的CT改变与国内报道一致[3]。将CT改变分为三型。脑炎型:为边缘模糊、数目和大小不一的低密度灶,有不均匀性斑片或结节状强化,伴程度不等的脑水肿和占位效应;囊肿型:呈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囊性低密度区,有强化环,周围可有增强结节,脑水肿和占位效应比较明显;萎缩型:呈点片、结节或环形钙化,周围有蛛网膜囊肿,或脑软化,可见脑萎缩改变。本组10例有脑炎型改变,3例有囊肿型改变,3例有萎缩型改变。同一病人可有几种类型改变,而以某种为主,可能和机体抵抗力与病原间的消长有关。MR的引入,提供了更多脑型肺吸虫病的信息。从本组3例MR结果来看,其改变有类似CT之处,与Cha[1]报道的一致。但无疑MR能较CT发现更多的病灶,特别是一些小的和脑干等处的病灶,同时可行病变性质和出血的鉴别等[1]。这对进一步明确诊断有帮助。然而,无论是临床上,还是影像学上,脑型肺吸虫病的改变仍均无特异性。因此,诊断中要注意食生蟹史及疫水饮用史,这在青少年患者中尤为重要。张氏[4]报道20例中,90%为儿童和青少年。本组病例学生占半数,11例有食生蟹史,另1例有疫水饮用史。故认为脑型肺吸虫病以青少年多见,可能是青少年肺吸虫病容易侵犯脑部所致[5]。有上述病史,结合血嗜酸性粒细胞检查、肺吸虫皮内试验、血清和/或CSF免疫诊断试验,以及相应的症状、体征、CSF和影像学改变,诊断脑型肺吸虫病并不困难。特别是其中ELISA测抗肺吸虫特异抗体,被认为是高度敏感和特异的检查[1]。体液中找到肺吸虫卵有确诊价值,但阳性率低。我科曾报道24例38例次晨痰找肺吸虫卵均为阴性[6]。本组2例6次晨痰亦为阴性。这可能与患者没有同时并存肺部活动性病变有关。本组病例胸片检查无明显改变亦提示这点。因此,体液中未找到肺吸虫卵不能排除此病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参考文献

    1 Cha CH,Chang KH,Cho SY,et al.Cerebral paragonimiasis in early active stage:CT and MR features.AJR,1994;162:141

    2 Udaka F,Okuda B,Okada M,et al.CT findings of cerebral paragonimiasis in the chronic stage.Neuroradiology, 1988;30:31

    3 朱达斌,彭仁罗.脑型肺吸虫病的CT诊断.临床放射学杂志,1991;10(4):103

    4 张承浩,尚德培.肺吸虫病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及脑电图.西安医科大学学报,1993;14(3):250

    5 范光辉,徐 威.儿童肺吸虫病的观察.中华内科杂志,1954;4:285

    6 杨期东,欧阳珊.中枢神经系统肺吸虫病的临床类型和别丁治疗.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,1983;16(1):1

    收稿日期:1999-06-01, 百拇医药